2010年6月29日 星期二

東方遇到西方

趁我還沒習慣成自然之前紀錄一下。





你喜歡在哪種環境工作?工作量很大,但是比較粗糙安全的地方; 還是精緻有品質,但是壓力很大的地方?







坦白說,最近受到第一波的文化衝擊(CULTURE SHOCK)。倒也不是在生活上踩到別人的地雷,而是在專業課程的討論中體認到這樣的事實。








先說在美國好了,由於對於人權的尊重外加相信白紙黑字的力量,加上文化態度的結果,當一個技術師在為病人服務的時候,是需要非常謹慎外加尊重的,因為患者如果覺得你有任何疏失,他可以去申訴,更嚴重可以告上法庭。

長遠來看的好處是除了讓醫療業一直需要徵求人才之外, 久而久之養成對等尊重的習慣,服務患者,或者是使用衛生耗材上,相較之下就願意得多。(因為技術師也可以告醫院疏失枉顧工作者人權)

我的同學當中不乏醫療相關背景轉讀進修的人,有些曾是護士助理,也有是美國當地的放射師,許多他們感覺很自然的服務行為,在我眼中看來是很不可思議的。

 舉個例子,照超音波肚子上要塗介質凝膠,方便聲波穿透皮膚,做完檢查候,肚子上的凝膠怎麼處理呢?

另一方面來看台灣,因為重視醫療需求被滿足的效率(一個病人半個鐘頭跟10個病人半個鐘頭的差距,不要跟我說可以讓病人自行就定位),加上醫者父母心的傳統,很多時候,患者是被當小孩子看的。什麼是小孩子?就是你什麼都不懂,聽我說就對了。

台灣的父母親很多元,導致技術師的態度也很多元。這實在不難理解。

很多行為在台灣覺得很自然的,在這邊一整個就是“NO~NO~”的職業禁忌,雖然在台灣工作量很大,但也許平均來看,面對每個病人所需要的恐懼顫兢感沒有美國大。


 公佈答案:在台灣,技術師會跟你說,可以擦掉了,然後抽幾張紙巾給你,或者你得自己去抽幾張紙巾; 在美國,技術師會幫你擦乾淨,而且算在標準程序裡面。

坦白說,我不知道哪種情況比較好。在美國,因為挨告的機率很高,所以醫療領域一直在流失人力(又遇缺不補),當我們在課堂上討論的時候,同學的判斷方式往往以先保護自己不挨告為最高指導原則。在台灣,雖然比較多的彈性比較少具體條文上的道德規範(我是說對患者的),但另一個角度來看,如果醫療人員有比較安全的環境,當真正危急時她會不會比較願意冒險,而不是先考慮如何收集有利證據來保障自己?

你喜歡在哪種環境工作?工作量很大,但是比較粗糙安全的地方; 還是精緻有品質,但是壓力很大的地方?

我也不知道。


備註:當中舉的例子實在是鳳毛麟角,時間一久我有點忘了,等發生其他的事情再補上來。

0 我想說....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