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3月2日 星期日

走之後看、看之後走?

最近在想,人的行動應該要從哪裡來?

行動來自某種動機,動機是做成事件的想法。
然動機從各種經驗和過程堆疊而來。

好吧這是一篇政治文,不想看的跳出去,快。

以Long Stay來說吧

這讓我想起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的主角切˙格瓦拉,
這部電影不錯看,書也不錯看,這是電影的相關資料→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

這是另外一個激情份子的故事,如果你有相關的經驗應該不太陌生,因為看到一些事情或者是什麼樣的畫面場合和際遇和刺激之後,帶出他未來的信念跟行動,甚至是革命。

切格拉瓦在實習之前和朋友開始南美五國的摩托車之旅,就像我們自己騎車環島什麼的,一開始的想法和計畫,實行過程中受到很大的刺激,看見了貧苦,看見了真實,看見了忍不住的熱血和動力。

反觀Long Stay吧,will...
一開始沒有想很多,總覺得也許是有什麼出發點吧,然而慢慢的看慢慢的聽慢慢的觀察,卻越來越覺得不對勁。想以浪漫的行動成為形象的包裝,經過設計和安排的畫面和行程,跟去體驗衍伸出的動力和同理,是全然不同的動機。但是,看來相似的行動,真的會得到相同的震撼嗎?

==後面是延伸心得,對,我又要開始碎念,碎念,碎念....==

其實這是個想了很久的問題,相同的行為背後的動機不同,會有什麼差別?

一開始有這個想法是因為一個朋友將要嫁到美國去,認識我們的人就開玩笑的對我說,幹麻那麼拼,嫁個美國人就到美國去啦!

一開始聽了還真的就苦笑,因為切中要害,如果真的是為了當美國人的話,那我現在這樣的確不比嫁個人來得輕鬆愉快。但後來想想,美國人的資格對我來說似乎不是最終目標,而是個階段性的過程和資源,將來會去哪做什麼還不一定,然而因為結婚而定居美國,反倒是另外一種限制。

這樣想想,那我還是甘願一點當我的激進份子吧?
其實要說激進,我可能只有激動但缺少行動力,唉,要就整個來,半吊子。

0 我想說....: